总体安全观:国安教育与历史教育耦合可能性初探
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安教育与历史教育耦合可能性初探
——吴中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设想
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 朱圳扬
摘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精华,也是每一位中国公民进行国家安全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基于这一需求,笔者依托于苏州市吴中区高水平的智能化教学设施,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国家安全教育、学科融合、人工智能、云教育平台
本文聚焦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题论述,响应二十大“统筹安全与发展”、“增强全民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战略部署与要求。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义务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的反间谍能力。
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此处建议加上“第”第二次全会/<会议名称不规范>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新反间谍法的修订,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向与参考。据此文件,本文旨在探索反间谍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与课本知识的耦合与贯通,力求通过初步的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实现安全教育与课本知识的串联,从而到达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社会教育与课堂教学要求的“聚合效应”。
一、理论视角下,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破圈”必要性考察
江苏省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试点省份之一,江苏省国家安全厅修订编写的全国首套国家安全教育读本在2016年就已投入使用。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全民安全观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在已有安全读本的垂类教学背景下,有必要补充安全教育内容横向耦合进入其他学科课堂。
联结主义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字逐渐达到的。根据桑代克的理论,学习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培养国家安全意识也应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故通过设计一系列难度递增的活动和教材,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安全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联结。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当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是国家寄托于学校发挥爱国教育的重要一环。在中学阶段,物理、数学等学科关于国家安全教育发挥的空间有限,往往要等到本科甚至硕士阶段才有所接触,所学内容也更倾向于科研资料泄漏、出卖国家机密等专业性较强的国家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历史学科在融合国家安全教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史料阅读、相关史实的分析、特定历史时空下的角色扮演……以上教学活动均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实现安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耦合。
二、聚合视角下,安全教育与历史教学智能化耦合方法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共识》的贺信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为响应智能化教育的号召、促进教育公平,吴中区教育系统已经具备全国先进的智慧教育系统与云教育平台构建的物联网系统。全区所有公办学校高水平完成了三通两平台建设,100%的教室配备了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设备,85%以上的学校创建了江苏省智慧校园,实现了千兆出口的校园网,无线网络基本全覆盖。基于此背景,作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前列战线,设计一套基于吴中区教学条件的引导人工智能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方案势在必行。
国家安全教育是最具普适性的教育内容,教育者可以结合学科内容,以AI(即人工智能,下同)为抓手,借助吴中区的现代化教育的优越条件,就能实现国安教育与学科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耦合,形成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共振。
(一)史料结合:智能化教学下基于学科耦合的国家安全教育认知网络的构建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春期的孩子心智逐渐成熟,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教师需要把握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根据课标要求,在八年级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多次出现反动势力妄图渗透内部、投机者两面下注充当间谍的例子。如中共一大中唯一从境外赴会的海外代表,曾被推选为副总书记的周佛海,在理想信念丧失后,抗日战争期间成了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重要策划者。叛党者张国焘,以及在江苏省高等**被判处死刑的大汉奸陈公博,都是背叛党和人民的血淋淋的例子。这些背弃初心使命的出卖者,原本都在中国共产党内部担任要职,在叛逃后因一己私欲出卖党的机密,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和队伍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智能化平台,在对应章节展示卖国卖党、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反面人物,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人物对革命事业造成的恶劣影响。教师从爱国教育、历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三方面入手,形成过增效应,实现1+1+1>3的效果。
(二)AI助力:基于prompt(提示词)的大语言模型的历史情境教学活动方案
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学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将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鼓励他们思考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分析不同历史选择带来的影响。当学生扮演带有反面色彩的历史角色时,会面临着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困境,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在保卫国家安全和谋取个人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国家安全教育中,课堂活动中的情境教学存在明显的局限。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对话资源与课时的有限性,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才可以体验到角色扮演的乐趣。为突破这一局限,我们可以借助新工具——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是近两年AI工具运用过程中最为普及化的使用工具,其中使用最广的项目ChatGPT,具备大算力背景下的强力的信息搜索能力。prompt是人工智能(AI)提示词,是一种利用自然语言来指导或激发人工智能模型完成特定任务的方法。它是近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范式,也被称为“预训练-提示-预测”(pretrain-prompt-predict)。利用prompt,教育者可以驱动AI扮演中国历史中某一阶段的反动势力人员,通过使用AI与学生对话的功能,进行反间谍情境模拟训练。
通过在校内进行Prompt预训练的方式,教育者可以将预训练的AI语言模型通过脚本的方式植入吴中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以此实现智能化教学与AI对接的效果。依托云平台,教育者可以对学生进行模拟对话的效果进行监管与评估。
三、发展视角下,智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未来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基础,这意味着在研究教育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思想来分析教育领域的发展。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适当改进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手段。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教师能够营造更有趣、更有效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教学内容。
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际,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堂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教育工作者应时刻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党百年重要讲话精神,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初中历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