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之线>教学动态

感受诗圣情怀,品悟科幻魅力——语文组第15周教研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9 16:06:56 浏览次数: 【字体:

感受诗圣情怀,品悟科幻魅力

——语文组第15周教研活动

519日下午,姚娣老师围绕“哀民生之多艰——做大时代的抒写者”主题在初二6开设公开课,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杜甫的《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诗歌。张晨荷老师在初一8班开展《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引领学生遨游科幻世界,感受人性光辉。

姚娣老师的课堂以“纪录片筹备会”这一新颖情境导入,瞬间点燃学生兴趣,将大家带入安史之乱的动荡时代。教学过程中,四大任务层层推进。首先,在“主题提炼”环节,学生梳理诗歌中的苦难档案,明确各诗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与苦难类型,并为诗歌板块拟定创意片名,精准提炼诗歌核心。接着,在“镜头设计”与“解说词撰写”任务中,学生化身导演与文案创作者,运用镜头语言诠释诗歌画面,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点染诗歌精魂,挖掘诗歌背后的精神内涵。最后“矛盾剖析”环节,师生共同探究苦难根源,认识到战争、暴政与社会制度不公带来的伤痛,并深入探讨杜甫诗歌的价值,明白其不仅是苦难记录,更是文人批判现实、唤醒良知的有力武器,深刻诠释了“诗史”“诗圣”的内涵。

姚老师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此次公开课创新教学模式,将文学鉴赏、历史探究与人文精神培养有机结合,为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范例,也彰显了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

IMG_20250519_132201.jpg 

晨荷老师的课上,她先对《带上她的眼睛》进行了精辟的破题,带领学生梳理了文章的情节脉络。随后,课堂进入了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悬念伏笔之妙、科学精神之美、科学幻想之奇、科学现实之融通。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整个讨论过程,学生们表现得十分活跃,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次公开课,张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氛围既活跃又富有成效。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在探索科学与文学的交汇点上,获得了宝贵的思考与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520134032.jpg 

两场公开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同时,此次教研活动为组内老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